去年二千零十一年對嬰兒潮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随著嬰兒潮一批接一批的步入退休年齡(65歲),越來越多的人對自己的退休遠景不知所措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感到不安? 答案很簡單, 因為現在退休的人有機會活到一百歲以上。
依據去年的民調*,如今44-75歲的人、有61%的害怕會活得久於自己所有的儲蓄,只有39%的人害怕自已會早去。随著醫療及科技的進步,加上人們對飲食和健康的認知,現在人不像70’或80'年代退休的人,當時的人退休後的平均壽命是十五至二十年,所以退休金對他們來說是”綽綽有餘”。以數學上來計算也很容易,當時的人如果從二十五歲開始工作,等到六十歲退休,也足足做了三十五年的工作,也等於是為自己二十年的可能未來、用三十五年的時間去做了不錯的準備。那問題出在哪呢?因為現在的嬰兒潮,如果六十五歲退休,他們退休後的平均壽命很有可能還有三十五歲以上,所以用數學上來計算會讓人們很沒有安全感,因為現在的嬰兒潮如果從二十五歲開始工作,等到六十五歲退休,也等於是為了自己三十五年的可能未來、用四十年的時間去做盡可能的準備而已,那種景像不是每人都覺得安心。再加上過去十一年股市的大跌大漲,很多人更不知自己何時能退休!
其實要想安心的退休不是難事: 第一(最重要),一定要知道72定律(Rule of 72)!什麼是72定律? 72定律是用數學來計算錢成倍最容易的方式(如下圖):
例如, 甲有一萬元去作有3%利息的投資,用72除以 3= 24,也就是說甲得等24年才能讓他的一萬元投資轉成二萬元了,48年才能轉四萬元。但是乙用一萬元去作有6%利息的投資,用72除以 6= 12,也就是說乙只得等12年就能讓他的一萬元的投資轉成二萬元,24
年能轉成四萬元,36年能轉成八萬元, 48年能轉成十六萬元。最聰明的丙, 用一萬元去作有12%利息的投資,用72除以 12= 6,也就是說丙只等6年就能讓他的一萬元的投資轉成二萬元,12年能轉成四萬元,18年能轉成八萬元,24年能轉成十六萬元,30年能轉成三十二萬元,36年能轉成六十四萬元,42年能轉成一百二十八萬元,48年轉成二百五十六萬元,在同樣的48年內,丙比甲多出64倍的財產。當然利息越高的投資可讓財產加倍的時間縮短,先別想到那去找這些12%回饋的投資,因為這個定律跟我們所欠的債如一刀兩刃,有同樣的結果。先看看自已周圍的情況。例如說: 某夫婦有6%的房屋貸款,4%的汽車貸款及幾張12%的信用卡債,但是銀行存款的卻只有1%的利息,各位算算這對夫婦要等幾年才能使銀行存款變成兩倍? 更何況現在的銀行存款連0.5%的利息都少見,相反的是那幾張12%的信用卡債,如果以72定律,沒付清的卡債是以每六年轉成二倍的速度會讓很多人永遠都覺得有付不完的債。如何讓自已投資的回饋升高、並同時能把欠債的利息降低、是致富的第一原則,所以一方面要保持支付外債的期限、又要增加收入累積的速度,否則退休將是一場艱苦的戰鬥。